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》
我们朗读的是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》,是中央党校策划组织的系列采访实录,从2016年11月底到2017年3月中旬,在中央党校《学习时报》连载。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深刻学习总书记历经曲折的少年时代、奋斗的少年时代,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成长为党的总书记的艰苦奋斗历程,激励广大团员青年坚定理想信念,勇于实现人生价值。
朗
读
朗读者:宋怡宁
邵武市实验幼儿园
团支部书记
大家好,我是朗读志愿者宋怡宁,今天由我为您继续朗读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》。
1969年1月,15名北京知青来到梁家河,其中包括习近平在内的6名知青分在二队。这6名知青,最初全都挤到张青远和刘金莲夫妇家的一孔窑洞里,在一个铺炕上睡觉。不到一年,他们又搬到吕侯生家的窑洞里住。后来搬进了新挖的知青窑洞。一开始,队里派人专门给知青们做饭,灶房设在张卫庞家的窑洞里。离开梁家河前,北京知青只剩下习近平一人,他又在张卫庞家搭了将近一年的伙。
张卫庞说,近平到梁家河来,比我到梁家河还早一个多月。我之前是马家河乡庞家河村的,1969年2月,我成了梁家河的上门女婿,就到梁家河村来了,见到了已经在梁家河下乡一个多月的近平。
我当时来的时候,近平他们二队知青一共六个人,都住在刘金莲家的一孔窑洞里;我也是二队的,他们做饭的灶房设在我家一孔窑洞里,队里派了人来专门给他们生火做饭,所以我们每天都一起吃饭,一起劳动,打交道挺多的。
后来时间长了,慢慢接触多了,我们就熟悉了,彼此交流也就多了,关系越来越好。我没事就跑到近平的窑洞串门,找他拉话。我最爱听近平讲故事,我是个大老粗,啥都不懂,也没看过啥书,就会瞪着眼睛听他讲,一听就是大半晌,当时就觉得他讲的故事太有意思啦!现在我还记得他讲过《红楼梦》等等。有时候听的时间长了,到了吃饭的时间,近平就做下饭(陕北方言,做好饭),让我跟他一起吃。
张卫庞说,近平两次搬窑洞的时候,都过去帮忙了。搬窑洞的时候,才知道他的书可真多!
近平当我们村的支书时,村里的知青都走光了,就剩下他一个人了。他每天既要忙村里的事情,又要参加队里的劳动,根本顾不过来做饭、刷碗,就对我说:“我到你家里去吃饭,你看咋样?”我说:“行嘛!只要你不嫌弃我们家人口多嘛!”近平主动提出到我家我当然欢迎了,可心里又有些担心,我家里当时一共六口人:一个老人,我们夫妻两人,还有三个娃娃,我怕家里人多吵闹得厉害,怕近平吃不好饭。
近平把他每个月分的40斤粮都交到我家。在我们家吃饭的时候,我婆姨做什么,他就跟我们一起吃什么。他这个人就是这样---再糙的饭他也吃得香,再穷的人他也看得起。
就这样,近平在我家里吃了将近一年的饭,一直到他上大学离开梁家河。
张卫庞说,近平在我家,还调解过我家里的矛盾。
说,有一次,我因为一点小事跟我婆姨吵起来了。那次,我脾气很大,我婆姨也上来了倔劲儿。我俩闹得不可开交,谁也不服谁,谁也不给谁台阶下,咋也弄不好。这一气儿,我们就别扭了好几天。
我和我婆姨虽然没当着近平的面吵过,但是他经常在我家吃饭,看到我们别别扭扭的,话也不说一句,互相之间瞅见对方都歪脖子瞪眼的,近平自然就有所察觉。
他就问我“卫庞,你跟你姨婆闹啥咧?"
我含含糊糊地说“没闹啥.....”近平说“我也不打听具体啥事了。反正你们谁对就是谁对,谁错就是谁错,对的就坚持,错的就改。你们不用较动,该讲道理讲道理。反正,卫庞你这人有挺多毛病,你该改的毛病你就要改。你姨婆这个人可是相当不错,干净、利索、勤快,把家务活儿干得这么好,把家里人照顾得这么好,让你可是省了不少心,你还跟她吵,这可不行。
我点点头说“近平,你说的对。我应该和她讲和。”
近平说:“讲和行!你主动找她拉拉话,没啥不好解决的。
我们农村,不像城市里,城里人文明程度高,男人“怕“老婆,其实那不是怕,是平等,是尊重。但是乡下就不一样。特别是过去的农村,大男子主义益盛行,男的不仅不会让着婆姨,还总是对婆姨盛气凌人,呼来唤去的。打自己婆姨也是常有的事儿。本来我琢磨着,我一个大男人,在家里一直是我婆姨她先服软。可是这因,近平既然找我谈了我就想:“我俩与其这么僵着,等着。不如我先放下面子。跟她妥协吧!”于是,我找了个机会,跟我姨婆说话,我姨婆挺聪明,见台阶就下,她也就理我了。我跟她谈了谈,把话说开了,矛盾就解决了,事情也就过去了。其实,根本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,就像近平说的“没啥不好解决的”,而且近平也提醒我要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,比如牌气不好比如爱喝酒。我以后对这些方面更加注意家庭关系一直很和谐。以后再没有出现过什么问题。
好了,今天的朗读就到这里。下期我们将继续通过村民们的讲述。走进当年听听他们和习近平的故事。小伙伴们。我们下期见。